找到相关内容2359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辩中边论讲要

    龙树论所未详尽者,广为发挥。由是而言,与龙树学说前后一贯,非谓所说一致也。  本论流传中土有陈(真谛)唐(玄奘)二译,各备本释。(弥勒颂世亲释)番藏则于此本释外,复有安慧释疏。民国十七年,尼泊尔发现安...不空;就依性有心边言,即有似现,故说非空。此即大乘所缘之境,所行之中道。中乃不偏之义(偏著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)。非谓折中,大乘观行,始终不离此道,所偏着也。  此二颂,明瑜伽学以一心有无二相,释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266669.html
  • 大乘法界差别论讲要

    一语,认作出生世出世法界),以与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示异。复以中土先有马鸣《起信论》(此论乃中土学者依魏译《楞伽》伪托之书,早有刊定),亦主张如来藏缘起说者,乃创马鸣坚慧学,以与龙树提婆学、世亲学鼎立而...定性有情毁谤大乘,亦摄入此。为治此障发菩提心,特倡信因。二者乐欲出离流转众生,此复有二,谓方便及有方便。方便者谓诸外道厌世求脱,或纵欲或苦行;又佛法中犊子执有,方广空,皆以理解不透而障菩提之生,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366670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要

    善二八度万行),此纯依罗什译文而解。罗什门下,大概皆然。其後百年,菩提流支传来、世亲之学,译出世亲《法华经优波提舍》,引此唯佛与佛至本末究竟一段经文,大有差异。译为“唯佛与佛说法,诸佛...,故说有此心即有此学也。此周进言尽心之用,即发挥心之力能也。有情成佛作祖,为圣为贤,不外此心能力发挥尽致而已。此种能力,为心所本具,非由外铄,但欲其发挥,不可导引之者舆运用之者。导引,乃谓导其能力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766675.html
  • 百字论释

    又参译塲。所《广百论疏》,现全帙,惟敦煌石室存残本一卷。轨疏谓提婆著述百部悉名《百论》,但各加别名以示区别,如旧百论,原名《经百论》。经谓修妬路,其书即修妬路体(要略体),语简义广,乃印人述作之一体...问题。不过译文上有些问题,需要解释。其一,流支译书二十余部,皆侧重世亲之说,今译提婆此论,或因译《入楞伽经》而及之。《楞伽经》有四句之说,流支专以一异俱非解释,故有《破外道四宗论》之译。此《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966685.html
  • 桂月集(2)

    的外境,在这一点上,是与唯识相同的;如清辩、佛护、月称、静天等诸大中观师,则在名言中许有离心外境,这就和唯识宗很不同的了。”  近代唯识宗人则认为,“印度大乘佛教、世亲的瑜咖行派,从实际出发,以为...。所谓缘起,也就是缘的分别,也就是把各种现象之间的区别,最终归结为意识、认识、观念方面的原因。  所谓中道缘起,是大乘中观派的学说。是以否定空、有、生、灭等对立的两个极端,以“不有、二边”解说万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0867170.html
  • 评介《中国佛教》第二辑

    ,惠能是阐释以智慧观照而得见性成佛道:  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,若尘劳,智慧常现,不离自性。悟此法者,即是念、忆、、不起诳妄,用自真如性,以智慧观照,於一切法不取不舍,即是兄性成佛道。  ...「人」就没有学问可言了。佛教这一门学问也是如此,研究它的究竟,最重要的是掌握住人的要素。倘能掌握人的要素,也就可以掌握住一切。当然,从事中国佛教研究手的地方很多,可以著眼的地方也不少;但是,我们如能...

    邱德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667232.html
  • 契入真理之境的智慧(1)

    修正,助入回向心,善修凡,圣位入护法心,善修不动入戒心,善修入愿心.  19.第十九类为初住至等觉智.这类智之相应之位是圆教七阶位中从第二至第六阶位,即十住,十行,十回向,十地以及等觉菩萨所获之智...境",由此揭示了真理与智慧别,共为一体的本质.   另外,在"境妙"这一节里,各类真理有粗,妙之分.因此,在这一节"智妙"中,智慧亦相应有粗,妙之分.对于真理的体认,因了个人智慧层次的不同而有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767302.html
  • 中月谈禅之本心

    大慧菩萨说:“愚夫依于生灭,不觉苦尽,不识涅槃。”愚夫因相而起爱,对无相的事实没法感受,便只活在生灭界中,当然不知还有生无相。依见闻觉知而立的本心,是难离于外境的有而有,则此本心将与境同生灭。境属...的。甚至说“动念即乖”,非得“心如顽石,都缝隙,一切法透汝心不入,兀然,始有少分相应。”如达磨说:“心如墙壁,可以入道。”为了不落情识取舍,这应是入道方便,只是原则不是目标,我们很难把握如何才是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4867409.html
  • 神会与《坛经》——评《胡适禅宗史》的一个重要问题

    。敦煌本肯定我们当前的一念(念念),念念不住,也就是本来是,解脱自在的。念是不可能没有,没有就是死了。这不是悟者的境地,是凡圣一如的。由于随境而转,念便住著了,不得解脱。只要“于一切境上不染,...意外的,为我从来不曾想要这样做的。因为我不是达摩、曹溪儿孙,也素揣摸公案,空谈禅理的兴趣。而我竟那样做了,只能说因缘不可思议!  经过这样的观察,《坛经》及神会在禅宗中的意义,有了一番理解。我觉得...

    印 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667738.html
  • 神秀惠能偈颂辨解

  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应云何住?云何降伏其心”那两大基本问题,乃至解答了(如、世亲所分析的)《金刚经》的二十七个主题,以显般若“性空幻有”的理趣。而在表达方面,《金刚经》处处运用了正、反、合的辨证思维...法门的端绪。又依《坛经》记述,禅宗弘忍五祖正以惠能赋此偈颂,故将“衣”、“法”传授于他,得成中土禅门的六祖。  究竟神秀、惠能二偈的真义如何?优劣如何?与渐修、顿悟如何相应?敦煌本所载惠能次偈,前述...

    李润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4067742.html